笔者于20 世纪末开始学习认知语言学,并就其所涉及的核心观点之一“像似性(Iconicity)”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,在国外许多学者以及国内语言学家许国璋、沈家煊等先生相关论文的启发下,就此专题发表了十数篇文章,并且于1999 年在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专著《论语言符号像似性——对索绪尔任意说的挑战与补充》a,不期引起我国学界的不小反响。因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已作为一条定论写进了我们的教科书,而且这还是出自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的笔下,现突然出现与其截然相悖的观点,不少学者出自对“之父”的敬意而提出了不同的意见,这是可以理解的,也是情有可原的。但随着认知语言学在国内的普及和发展,且现已成为主流学派,像似性亦已为大多学者所接受,这不仅为语言的理论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思路,也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。